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要闻动态 > 动态信息

挺起高质量发展“硬脊梁”,河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速崛起
来源: 河源日报时间:2024-05-25 15:36:58
字体【
保护视力色:

  2024年一季度,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总产值144.15亿元,同比增长1.91%;实现规上增加值33.46亿元,同比增长4.7%。

  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的优势产业、主导产业,市委、市政府一直把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根据2023年产值计算,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排名第九位,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。

  当前,河源正以坚持“制造业当家”的决心,锻造龙头产业竞争优势,挺起高质量发展的“硬脊梁”,着力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。

  

  

中兴通讯(河源)有限公司

  定位明确

 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度高活力足

  广东省委、省政府提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、现代轻工纺织、智能家电、新型储能等一批万亿级、千亿级出口产业集群。

 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,河源在全省定位明确。

  省委、省政府在《关于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中明确提出,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以电子信息、先进材料等产业为重点,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。

  《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(下称《行动计划》)提出工作目标:以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为指引,重点打造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,带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。到2025年,建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10个。《行动计划》中明确的重点任务中,就有以广州、深圳、惠州、东莞、河源为依托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。《行动计划》中明确的重点工程中,就有支持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惠州、河源等有条件的地市建设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。

  河源紧密相邻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,是“十四五”时期全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城市之一,已被纳入全省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扶持城市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城市,是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聚集度最高、发展最具活力之地。

  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不遗余力、多次对壮大主导产业作出具体部署。河源产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,“1+3”“千亿级、百亿级产业集群”成为其中的关键词。其中,“1”就是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。

  落子在“新”

  以智能终端为主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

  2021年,卓翼科技河源项目实现当年签约,当年开工,当年投产;去年,该项目产值突破10亿元,今年公司计划把所有的网通业务都集中到河源生产。

  近年来,在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,中兴通讯、西可通信、景旺电子、精电显示、卓翼科技、艾佛光通等一批龙头企业作为“主力军”纷纷涌现,京泉华、禾望电气、麦格米特等主板上市的能源电子领域企业作为“先锋队”纷至沓来。

  经过多年的发展,当前,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多点布局,形成了以河源国家高新区为主阵地,源城区、龙川县、江东新区等县区共同发展的局面。

  河源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主阵地,是我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力军。作为中国首批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推介产业园区,是省内第四大手机生产基地,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区,园区内产业公共配套服务建设完善,建有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科技企业孵化器、金地创谷等产业公共平台。在中兴通讯、西可通信、中光电、美晨通讯等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,河源国家高新区逐渐形成以智能终端为主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。

  源城区是广东省电子电器专业园区,以精电显示为代表,拥有湧嘉实业、航嘉源、易赛德、皓勤电子等十数家规上企业,时进科技和航嘉工业园三期2家厂房项目分别投资10亿元,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投产。到2025年,全区电子信息产值预计可达100亿元。

  龙川县是国家空气能生产基地,建有广东省电子电器(空气能)产品质量检测中心,在景旺电子的带动下,吸引了山本光电、帝闻电子、名格光电等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园区。

  

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西可通信技术设备(河源)有限公司

  发展在“实”

  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
实现工业总产值519.81亿元

  走进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河源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(下称禾望电气)的车间内,各条生产线快速运转,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机器,或在检查光伏组件,或在测试产品性能,所有生产线都在争分夺秒忙生产,以保证客户订单按时交付。

  禾望电气总部位于深圳,是国内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电气企业之一,拥有深圳、苏州、东莞、西安、河源五大研发制造基地。该公司在河源投资的占地面积约262亩,计划总投资20亿元,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。

  禾望电气的发展,是河源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。2023年,河源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9.81亿元,实现工业增加值126.16亿元。产业链不断丰富,落户以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规上企业76家,汇聚了中兴通讯、中光电、西可通信、景旺电子、精电显示、卓翼科技、航嘉集团等一批龙头领先企业。目前,全市5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共8个,总投资约86亿元,预计达产后产值97亿元。

  从区域分布上看,2023年,76家规上企业主要集中在河源国家高新区(30家)、源城区(16家)、龙川县(11家),3个地区共57家,占比3/4,其中河源国家高新区占比近四成。

  从产值分布上看,2023年产值同样主要集中在河源国家高新区、源城区、龙川县,3个地区产值合计505.55亿元。全市亿元以上产值的企业共30家,其中,10亿元以上产值的企业有9家。

  从头部企业上看,2023年,5亿元产值以上的头部企业共11家,合计产值共465.71亿元,占全市产值比重89.6%;40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6家,合计产值共373.52亿元。

  从技术力量上看,我市现有认定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57家,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,科技从业人员达2914人,其中高级以上职称(含硕博)从业人员273人。

  “链”上开花

  立足自身优势开拓发展新赛道

  领跑者多起来,产业链新起来。其变化呈现在人才端。

  “现在各家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。”对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叶女士来说,产业的变化从招聘的需求中可以发现。

  西可通信则正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无人机产业学院建设、学生实习管理和鼓励吸引学生在企就业等方面加强探讨交流,深化校企对接。

  当下,结合我市资源禀赋,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以生产移动通信终端及通信设备、显示器件、电子元器件等三大细分领域产品为主。在移动终端及通信设备领域,主要产品是手机、计算机、交换机、路由器、对讲机、金融终端等;在显示器件领域,主要产品是液晶显示屏及显示模组等;在电子元器件领域,主要产品是电子电路、光电子器件、半导体照明器件等。

  “我们重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。”3年间,记者采访西可通信副总经理邓涛多次,他谈及最多的就是“差异化”。扎根河源20年,让西可通信倾心和坚守的,不只是河源的生态环境,更有政府部门的专业与高效。这背后,是河源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。

  下好创新先手棋,塑造发展新优势。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、跨学科、群体性突破的新态势,“电子信息+”正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,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。

  “在政策引导和新技术热点的带动下,电子信息产业赋能逐渐转向汽车、无人机和人工智能领域。”邓涛先后在东莞、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工作,到河源工作已有16年。作为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会长,邓涛敏锐地察觉到当前行业出现的新赛道与新变化。现如今,他所在的西可通信也正紧跟新赛道、开拓新领域,融入汽车、无人机和人工智能产品产业链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招商引资

企业服务

部门服务

高新概况

智能互动

微信公众号

收起